1965年,谷牧前往四川调研时,一幕意外的相遇令他大为震惊。当他在会议上看到彭老总悄然坐在台下,情不自禁地惊呼:“您怎么来了!”这一句问话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情感?彭老总的突然出现,是否另有深意?谷牧的新使命1965年4月,中南海灯火通明,周恩来总理伏案疾书,为重建第三届国家建委而焦虑不已。谷牧作为建委的"老人",经验丰富,可谓不二人选。周总理与其多番讨论,寻求良策。谷牧严格把关,迅速组建起一支优秀的领导团队,唯独主任一职迟迟悬而未决。周总理左思右想,忽然一拍大腿:"谷牧同志,你来当这个主任再合适不过了!"消息很快传到毛泽东耳中。主席笑着说:"让谷牧同志挑大梁,我举双手赞成!"就这样,谷牧接过了建委主任的重担。从1932年入党起,他便兢兢业业,奋斗不止。抗战爆发,谷牧率115师转战华东,支援前线。建国后,他投身经济建设,在后勤保障方面贡献颇丰。此番出任建委主任,正是对他一贯作风的充分肯定。彭老总的西南行与此同时,久居幕后的彭老总却突然接到了一通电话,让他莫名紧张。原来,中央希望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能够挂帅西南,主持三线建设。彭老总惊讶之余,也犹豫不决。他自认对工业一窍不通,担心难以胜任。为说服彭老总,彭真专程登门拜访,殷殷相邀。可彭老总的回答依旧是:"打打仗还行,搞工业我可真不在行啊。"彭真一筹莫展,只得悻悻而归。9月23日这天,毛主席亲自给彭老总打来电话,盛情难却。在中南海,主席开诚布公地说:"老彭啊,现在正是建设大后方的紧要关头,派你去西南,是党中央的决定。"彭老总闻言,沉默许久,陷入两难之境。他深知自己恐怕难堪大任,却又不愿辜负党的召唤。毛泽东看出了这位老战友的顾虑,耐心开导道:"国家需要你,人民需要你。有组织的决定,你就放心去干吧!"在毛主席的鼓励下,彭老总下定决心,收拾行囊,准备远赴大西南。1965年11月28日,彭老总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陪伴多年的北京吴家花园,踏上了开往成都的列车。途经陕西,他凝望窗外,心潮起伏。曾几何时,自己还是一名普通工人,如今却要扛起三线建设的重任。初到成都,工作忙不停火车轰鸣,两天两夜后,彭老总终于抵达成都。虽已年逾古稀,可那股昂扬的斗志依旧不减当年。第二天,他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。作为西南三线建委的三把手,彭老总谦逊低调,丝毫不摆老资格。他逐一会见各部门负责人,仔细听取汇报,迅速熟悉情况。这里的同志们对彭老总自然是毕恭毕敬。但这位老红军最看不惯特殊化,更不愿享受特权。有一回,厨师小刘想给他改善伙食,彭老总连连摆手:"老百姓吃什么,我就吃什么。五亿农民还在受苦,我这样已经很知足了。"当得知要召开建委会议时,彭老总坚持要同普通干部一样,坐在下面听报告。1965年底,谷牧也风尘仆仆地赶到四川,展开实地考察。这天,他主持召开西南三线建设工作会议。刚讲了几句,谷牧突然愣住了。因为他看到,彭老总正跟大伙儿一起,端坐在台下!"彭老总,您怎么也来了?"谷牧惊讶地问道。"我这不是来给你捧场嘛!"彭老总乐呵呵地说。谷牧忙说:"您别坐在下面了,上台来,让我给您让个座!""不用不用,工作要紧,你接着讲!"彭老总摆摆手,谦逊地说。会后,谷牧专门去看望彭老总,叮嘱他要注意身体,有什么需要尽管提。这份挂念,让彭老总倍感温暖。下矿井,进车间,彭老总一路风尘仆仆1966年春节过后,彭老总便马不停蹄,奔赴三线工地。他先后考察了四川、贵州20多个县市,走访慰问15家工矿企业,哪里条件艰苦,他就到哪里去。攀枝花,素有"钢城"之称。彭老总刚一下车,就被满目疮痍震撼了。满地泥泞,简陋工棚,到处都是开山炸石的痕迹。彭老总暗下决心:一定要把这里建设好!接下来的几天里,彭老总马不停蹄,跑矿场、进农场、访水泥厂,实地考察,了解情况。看到工人们焦黑的脸庞和粗糙的双手,他感慨万千。"总书记,下矿井太危险,万一出点意外可怎么办啊?"陪同的同志惶恐地说。彭老总却不以为然:"工人们天天在下面干活,我难道还能袖手旁观?走,下去看看!"说完,他抢先一步,钻进了矿洞。狭窄逼仄的坑道里,工人们正挥汗如雨。看到彭老总,大伙儿惊喜交加。有人悄悄抹了把眼泪:"老总亲自来看我们了!"彭老总紧握他们的手,连声说:"同志们辛苦了!组织上一定会想办法改善大家的工作条件!"从矿洞里出来,彭老总直奔医务室,嘱咐医生要多为工人服务。采矿意外太多,他生怕有个闪失。"老总,我看您就别来井下了,太危险!"秘书苦劝道。"不行,不下去看看,怎么知道大家的不易?"彭老总摇摇头,又一次钻进了矿井。不顾工作人员的再三阻拦,他在坑道里仔细查看,直到警卫员连拉带拽才肯罢休。这样的事,还有很多。在永川盐厂,彭老总也要求下井勘察。井下闷热难耐,他却兴致勃勃,同工人们谈笑风生。可下了井,彭老总再也笑不出来了。工人们腰都直不起来,脊背被汗水浸透。盐的结晶反射着刺眼的光,灼得人睁不开眼。"总书记,快出去吧,这里不是久待的地方啊!"工人们心疼地说。彭老总红着眼,轻声问:"你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干活?"大伙儿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都不吭声。回到地面,彭老总二话不说,当即给工人们提高了工资和福利待遇。他后来对身边人说:"若不是亲眼所见,我真不知道,工人们的日子竟然这么不易。"殚精竭虑,彭老总把心血倾注三线建设为了三线工程的顺利实施,彭老总殚精竭虑,呕心沥血。困难面前,他从不退缩,艰难关头,他总能挺身而出。为筹措资金,他四处奔走;为解决物资短缺,他想方设法……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说:"彭总书记真是我们的主心骨啊。这口气上不接,下不接的工作,换了别人,早就撂挑子不干了!"可彭老总总是笑着说:"国家需要我,人民需要我,再苦再累也值得!"在他的带领下,三线建设突飞猛进,大西南的面貌日新月异。到1980年,这场历时16载的宏大工程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一批批尖端工业项目落户西南,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腾飞。彭老总虽已作古,但他的丰功伟绩,永载史册。谷牧也成为后人景仰的楷模。无数人在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时,无不潸然泪下。结语:时过境迁,岁月如梭。曾记否,当年谷牧初到四川,见着彭老总时的那声惊呼?那一刻,注定被铭刻在历史的天空中。两位伟人的碰面,正是一个时代缩影的生动写照。老一辈革命家,把个人名利置之度外,把毕生心血倾注给了党和人民。今天,这种求真务实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,肃然起敬,铭记在心。 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